專家利用日本311地震的大數據,分析地震發生時沿海市民逃難的軌跡,結果讓專家直呼不可思議,因為地震發生一段時間后,許多人卻開始從內陸前往明知危險的海岸……專家稱這個死亡軌跡為“V型軌跡”。
311 是日本有史以來遭遇最嚴重的地震,日本政府 2012 年 9 月展開了一項計劃,結合地震時社群媒體、汽車導航、手機定位及氣象資訊的大數據,分析為什么造成如此重大的死傷,希望能夠成為未來的防災借鏡。
接著專家又研究同樣被海嘯淹沒的區務,陸前高田市。透過行動軌跡,專家發現這個地區的人口幾乎沒有離開沿海地區,移動距離的非常小。為什么這區的人但明知有海嘯的危機,卻不往內陸逃呢?
在日本的防災教育中,發生災害時要先去指定疏散點集合,因此地震一發生,陸前高島市的民眾就立刻聚集到市公所等疏散點躲避,但陸前高田市的 68 指定疏散點中,有 41 個建筑物根本不夠高,因此被海嘯淹沒,大量的市民就死在他們以為安全的地方。
住在陸前高島市的米澤雄一在海嘯來臨前逃進一家商店,爬上頂樓,而他的父母和弟弟則躲進市民中心,但由于市民中心這個建筑物本身就不夠高,超過 15 公尺的海嘯涌入之后,聚集在市民中心內的災民全被海水吞沒,包含米澤雄一的親人。他回想起當時情形,難過地說:“當時沒人知道要往高處跑,但現在我們已經學到教訓了?!?/span>
專家發現,大部分陸前高島市居民在地震之后 15 分鐘就已經開始移動,如果他們沒有去疏散點,而是逃到高處,也許可以減少死傷的數量。
311 災難造成如此嚴重傷亡的原因,其實不是地震本身,而是海嘯。當時有高達 17 萬輛轎車被海嘯沖走,因此專家認為嚴重塞車是阻礙逃亡的原因。
地震發生后許多人開著小客車逃亡,以被河海包圍的石卷市為例,為了加強跨河交通,這里搭建了非常多的橋梁,但橋梁上的車道較少,路況本來就不是很順暢,地震過后車潮涌現,造成更嚴重的交通癱瘓。
專家透過汽車導航系統和 GPS 移動軌跡計算出車輛速度,發現路上的車輛全都卡在車陣中,動彈不得。石卷市居民佐佐木義昭在地震發生時,正從工作地點開車前往位在內陸區域的家中,他說:“放眼望去,滿滿都是車?!苯煌òc瘓造成他 1 小時只移動了 300 多公尺。
從車輛移動的數據分析中可以看出,交通癱瘓對逃亡的影響有多大,專家提出建言,認為可以增加橋梁車道,紓解交通壅塞,提升車輛移動速度,同時把大型商場變成指定疏散點,如此一來,車輛就不會急著開出商場,也不會有塞車的問題了。
地震過后有一篇推特文章在網路世界廣傳,這篇推文寫著:“我的母親在一間身障兒童照護機構工作,她和那些孩童被困在氣仙沼市的社區中心,有人能至少把孩子救出來嗎?”
專家認為若能研發出一種軟體,把攸關受災者安危的貼文提取出來,即時應用大數據,可以把緊急訊息在第一時間傳遞給救難單位,救出更多人。
專家收集了地震當時手機定位系統的數據,可以看出地震后災民的所在位置,但當時這項資訊無法被即時運用,救難人員不知道究竟哪里有民眾受困、有多少人?只能用最原始的方式找人。但事實上有些生還者可能就在救難隊附近,卻被忽略了,如果救難人員能早點獲得這些資訊,也許可以救出更多人。
在一場災難之中,人們為他們的損失、親人的殞落感到傷心難過,但分析這場災難搜集到的大數據,可以成為未來的借鏡。我們無法準確預估地震發生的時間與規模,但我們可以改善現有設施,讓逃亡更容易。此外地震過后,若能即時公開實用數據,或許真能提高救援效率,創造更多生命存活的機會。